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8的文章

修善寺

圖片
「山路變得彎彎曲曲,快到天城嶺了。這時,驟雨白亮亮地籠罩著茂密的杉林,從山麓向我迅猛地橫掃過來。」 追隨少年川端康成的腳步,我選擇在修善寺溫泉過夜,這區域是伊豆半島溫泉的起源,亦是弘法大師空海修行之所。 街道空盪不見行人,與想像中的熱鬧不同。民宅沿桂川而建,川上有橋,樑柱盡數漆成紅色,由下至上分別為渡月橋、虎溪橋、桂橋、楓橋與瀧下橋,藏於青翠林間極富美感。 虎溪橋頭便是修善寺。寺廟在西元807年建立,全名為福地山修禪萬安禪寺。跨過山門,右邊為手水舍,出水口雕為龍首,流出溫熱的泉水,與一般神社中的冷水不同。 淨手漱口,石階前方是本堂,上頭的匾額以行書寫上修禪寺三字,在左右松柏圍繞之下顯得靜謐幽懸。進殿參拜得脫鞋,這地板與樑柱由木頭所造,踩上去發出喀拉聲,我安靜到奉衲箱前投下銅幣,合掌拍手兩聲,在這山間似有回響。 在本堂前坐下,試圖寫下數條記事,然而,抬頭望見面前水桶題字「天水長不涃」「一雨潤千山」兩句,頓生「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之感。 夜晚循旅館主人指示來到公共澡堂,據傳鎌倉幕府二代將軍源賴家亦曾來此沐浴,是歷史久遠的溫泉。夏季造訪中伊豆的旅人不多,偌大的空間僅我一人獨享,認真泡了一小時才悠然離去。 晚風習習,漫步回旅館路上看見河畔的獨鈷之湯裡仍有人,笑鬧聲迴盪林間。正是:「喜中帶憂,暗中有光,怎麼度,怎麼量?田野,山崗,美麗之下的淒涼。」

鎌倉長谷寺

圖片
一覺醒來,攀爬富士山的疲憊已消失殆盡。天空很藍,日式紙窗映上葉子剪影,四周安靜,這是夏初鎌倉的早晨。 民宿隔壁有間小店,上午販售早餐,夜間提供日式料理。店內已有幾位客人,老闆娘忙碌地準備餐點。向她點單後便坐下查詢行程,不一會早餐就上桌了,是現烤貝果配上蔬菜沙拉,一口咬下發出喀拉喀拉的聲音,果然好吃。 搭乘江之電來到長谷,從車站走十餘分鐘便是長谷寺。 相傳在公元721年,德道上人於奈良長谷附近發現一棵巨大樟樹,他委託佛師將其刻成兩尊十一面觀音佛像,一尊供奉於奈良,另一尊投海,望其出現於有緣之地解救眾生。隔月,鎌倉僧人見外海發出萬丈金光,乃觀音顯靈,遂將佛像移置長谷,即今日的海光山長谷寺。 入廟禮佛,依序經過山門、地藏堂、阿彌陀堂後來到觀音堂。堂內供奉長谷觀音,高約三層樓,全為木造,禁止遊客攝影。 在本堂外燃兩柱香,一柱插入香爐,另一柱供至佛前。時刻還早,殿內僅我一人參拜,更覺莊嚴肅穆之氣。 輕輕將香油錢投進奉納箱,唸詞祝禱,講畢往側邊移動,在觀音博物館旁發現妙法蓮華經觀音普門品的抄本,與我熟悉的經文無異,頓生親切之感。 參拜結束後去抽御神籤,無欲無求之下居然中了大吉。轉身向見晴台走去,眼前是由比之濱海岸與相模灣,川端康成故居就在附近。再來,就去鎌倉文學館走走吧。

江ノ島

圖片
熱辣辣的太陽,蔚藍的天,這是我對湘南江之島的第一印象。 從鎌倉搭乘江之電抵達海岸,跟著指標走十分鐘,空氣中充滿潮濕的氣息,那是海的味道。路到盡頭,一座長橋連接陸地與島,是江之島弁天橋,我隨人群走著,心情愉快。 過了橋有條細長街直通江島神社。街道兩旁店鋪林立,冰淇淋、龍蝦仙貝、生魚片、甜點鋪應有盡有,此外也有郵局與雜貨店。路到盡頭,便是神社的紅色鳥居。 江島神社建於西元五世紀,為日本三大弁財天之一,鎌倉時代被視為戰爭之神,爾後轉為音樂、藝術、學業、財富的神祇。此外島上還供奉三女神,分別座落於邊津宮、中津宮與奧津宮三座神殿,來訪的信徒絡繹不絕。 通過瑞心門後爬了一段階梯,轉個彎繼續拾級而上,眼前的神殿是邊津宮,為江島神社的本殿,供奉護海的女神。到手水舍舀水淨身,接著加入參拜的行列。 兩拜兩拍手一拜,這是參拜神社的方式。隊伍中偶有情侶或夫婦一起上前,兩人同時擲出錢幣,並同時拍手,發出整齊劃一的聲響。我一個人來此,從皮夾掏出五元錢幣,取其與神結緣之意,許了闔家平安的願望,也抽了籤,結果是個「末吉」。神社旁有個綠色環狀的門,用八字形繞其行走可消災解厄,我模仿前人的動作亂走一氣,希望真有達到效果。 中津宫供奉「市寸島比賣命」女神,正面兩邊有四季風格的透版隔窗,神殿漆成鮮紅色,增添不少熱鬧氣氛。後方是江之島燈塔,可瞭望海景與富士山,繞過燈塔便是往奧津宮與岩洞的街道。 行到此處視野突然開闊,左側是海岬與峭壁奇景,前方是商店街,峭壁上頭不時有老鷹盤旋,這是我最愛的江之島景色。商店街兩旁都是餐廳,裏頭坐滿了人。 相較其他兩座神殿,奧津宮看上去小而樸實,單純的木頭色澤帶有美感和絲絲古風。繼續向前,上上下下數個階梯後終於看見海,旁邊的石碑寫著稚兒之淵,據傳是由於鎌倉相承院的一位名叫白菊的少年在此投海殉情而得名,被指定為神奈川縣五十景之一。 步道盡頭是江之島岩屋,是長年海浪侵蝕而成的洞穴,由兩個區域組成,自古以來廣受人們信仰而來朝拜。付了五百元參觀費,向守門人拿了燈籠便往洞裡去,牆上的告示牌提及弘法大師來此修行的典故,以及源賴朝與北条氏與此地的淵源。 岩窟狹小,動線兩側擺放歷史久遠的石佛雕像,是重要的文化遺產。盡頭是江島神社的發源地,安置於西元552年,地上有些銅幣,應是來此參觀的人許願所留。我繞了一圈後原路折回。 午餐點了しらす丼與江の島ビル,坐在窗邊欣賞海島風光。大快朵頤後在店外遇見橘貓...

富士記行

圖片
結束橫濱的會議後,我便跟隨旅行社攀登富士山。六點從橫濱搭車前往新宿,之後轉乘富士山急行巴士,一陣折騰之下,抵達五合目登山口。 與嚮導會合後先去寄放行李,接著用餐。窗邊的位置可以覧盡富士山全景,雲霧偶爾飄來,掩蓋山頂壯麗的姿態,然而當其散去,完美的錐形便呈現在眼前。。 十二點五十分嚮導開始解說路線與行程,這回走的是最大眾化的吉田路線(Yoshida Trail),在地圖上以黃色線條標示。下午一點出發,五合目到六合目間是緩坡,中途通過一片杉林,烈日長空下有樹遮蔭,行走其間甚是悠閒。 從六合目開始之字上坡,腳下的碎石不時滑動,爬三步退一步,走來也是辛苦。回頭一望,上山的人絡繹不絕,我們在路邊小屋歇息,把行動糧拿出來吃,同時補充水分,往上還有好一段路要走。 向上,向上。6.5到八合目間是陡上,短短的直線距離得爬升650公尺,實在是不輕鬆。 周末攀登富士山的山友很多,抬頭望去皆是排隊等待的人,走一步停一步,這節奏讓人難受,但除了靜待前人往上爬以外別無他法。 翻過叢叢石階,以為結束時往上又是陡坡。豔陽火熱曝曬我們,汗流浹背仍然繼續前進,終於在下午五點抵達八合目,這兒有我們當晚的住處白雲莊。 進山屋放行李跟選床位,空間狹窄,整條通舖塞滿了人,連錯身而過都很困難。回到大廳時晚餐已經上桌,熱騰騰的咖哩飯十分開胃,不一會就通通吃光。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氣溫驟降,山谷霧起雲湧,白茫茫看不見來時路。我在外頭待了一會便進山屋休息,大夥睡成一片,鼾聲四起。 把自己塞進床位試著入眠,沒多久就被剛抵達的隊伍吵醒,翻來覆去得不到安寧。半夢半醒間聽到有人在哭,也許是高山症發作,女孩的父母忙著處理,邊廂又有山友吸壓縮空氣的嘶嘶聲,以及從塑膠袋拿東西的噪音。山屋裡通風不好,頭痛的很,雖然白天爬山的過程不累,但整晚只睡一個小時,簡直快要崩潰。 午夜十二點吃完早餐,大夥集合在白雲莊外面的空地準備啟程。氣溫很低,但山徑上已排滿一串人龍,他們頭燈發出的光一路延伸到富士山頂,看上去極度美麗。 我們排成一列,走過層層的之字上,離山頂越近的同時,我的眼皮也越來越重,睡眠不足的後遺症竟在此時發作,實在要命。 告訴自己專心走路,但腦子不聽使喚,走沒幾步就闔眼。用登山杖撐住身體,睡睡醒醒,在前面的隊友走動時跟上,偶爾與嚮導聊天。沿途經過一些在山徑兩旁熟睡的登山客,他們用避難毯包裹身體,人塞進睡袋中,躲在山壁的凹陷處休息。我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