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5的文章

箱根ガラスの森美術館

圖片
前夜與Hiroshiさん討論行程時,曾問到雨天的推薦景點,他想了一會,在地圖指出玻璃森林美術館的位置,並露出自信的微笑。 翻開多數的箱根旅行指南,每本都推薦強羅公園、雕刻森林美術館、小王子博物館、或玻璃森林美術館,然而,大老遠跑到箱根參觀美術館實在不吸引人。想像中的行程應該是溫泉、蘆之湖與登山纜車的總和。美術館?我有些懷疑。 次日清晨仍下著雨,我們從箱根町搭觀光船往桃源台,再轉搭巴士往俵石站,美術館就在站牌前兩百公尺。 館內的景象讓人驚訝。建築按威尼斯風格而建,陳列物也多是義大利工匠傑作,步道左邊有Dale Chihuly設計的水晶吊燈,右邊則是露天咖啡廳。我們沿參觀動線走,厚重溼氣覆在造景上,看來晶亮動人。 主展館其實不大,但內裝金碧輝煌,約百件精美的威尼斯玻璃藝術品於此展示,有單純的擺飾也有實用器皿,均產於十五世紀至十九世紀間,此外,壁上的畫作也引人佇足。 繞一圈後來到大廳,我們在此等民謠藝人出現,演奏內容是義大利歌曲,為手風琴與提琴的兩人組合,音樂非常優美。 走出展館,遠方的小屋吸引了我們目光,走近一看原來是果醬商店,裏頭販賣多種手工果醬與點心。商店旁邊是工作坊,遊客可在此自製噴砂玻璃,我們僅選了幾種喜歡的果醬與小碟當作紀念。 箱根玻璃森林美術館比想像中大,雖然已近中午,但仍有一半的園區未看,索性忽略火車時刻,繼續悠閒散步。步道盡頭是禮花樹噴泉,高八公尺,為四萬五千顆水晶玻璃製成,此外還有繡球花園,花季為六月下旬,可惜不是我們造訪的季節。 午後,園區餐廳已經客滿,我們決定出去覓食。在巷弄轉角發現一間小店,點了熱蕎麥麵,在寒冷空氣中大快朵頤,讓時間緩慢流逝。

箱根湯本、蘆ノ湖

圖片
三天假期的第一天過得匆忙。凌晨六點從桃園機場趕搭早班飛機,於成田轉Narita Express至新宿,中午在新宿大街用餐順便拍攝滿樹金黃的銀杏,之後搭乘小田急浪漫特快來到箱根湯本。屆時已是傍晚,列車緩緩駛進湯本站時我望著窗外,斜陽遍灑山谷,深秋的楓紅給人帶來暖意。車站外,民宿的主人正駕車等待我們。 Hiroshiさん是個好客的人,在成田與小田原市均註冊Airbnb公寓供人借宿,客房要價便宜但十分雅致,是過夜的完美選擇。我們在列車上與之詢問民宿確切地點,以便泡湯後自行前往,想不到他竟親自前來接待,並簡介了當地的溫泉與特色,此舉實在溫暖人心。 根據資料,整個湯本山區充滿溫泉旅館,由湯本站搭接駁公車可繞行一周,泡湯後沿溪邊步道漫步回車站是不錯的選擇。我們在出發前雖查過湯屋資訊,然而對溫泉現況不甚瞭解,在火車上撥幾通電話後發現有些湯屋只營業到傍晚,讓人大失所望。我們向Hiroshi描述這事,他沉思一會後帶我們到山間小巷裡的迷你湯屋,溫泉水質清澈,沒有觀光客的喧嘩,真是連番趕路後的清幽之地。 露天浴池空間不大,但獨佔時便覺渾身舒暢。在溫泉裡時而浸泡,時而漫步,偶爾望向黑暗天空,澡堂夜燈打在山區原生的柳杉上,耳邊聽見清風拂過林間的颯颯聲,頓時有種山中武士的俠感。十二月的山裡沒有降雪,雖然處在冬季,給人的感覺更像深秋。 在溫泉旅館待了一小時後,Hiroshi來門口接我們回市區。箱根的餐廳歇業很早,泡完湯後只剩兩家開著,我們選了離住處近的迴轉壽司,店裡大排長龍,三十分鐘後才輪到位。 坐下後實在餓了,將螢幕上有的東西大致點了一輪,邊吃邊聊他在箱根的生活以及旅遊建議。然而糟糕的是,隔天天氣預測陰雨,搭船欣賞富士山的願景大致無望,Hiroshi也覺得可惜,但既來之則安之,回到民宿後大家一起討論雨天景點,亦是樂趣所在。 回到民宿洗完澡後,Hiroshi說:我們來排隔天的行程吧!於是我把身上帶著的旅遊書與車站裡蒐集的時刻表們全都拿出來攤在桌上,從背包裡拿出筆記本來抄寫。 我們出發前已經預排過路線與景點,選了幾個比較喜歡的地方,但確切的出發與停留時間得到當地看時刻表才能安排。這回除了碰到雨天,另一個意外是箱根登山纜車因火山活動頻繁而公告停駛,原本想好的逆時針環狀路線無法成行,得另想方法接駁蘆之湖與強羅,也無法前往早雲山。 Hiroshi看了我們帶來的資訊,便建議我們隔日搭他的車往蘆之湖畔,之後...

望古、嶺腳記行

圖片
望古,一個平溪鐵道的小車站,位於十分與嶺腳之間。 平溪線沿途車站各有特色:三貂嶺瀑布群、大華壺穴、十分瀑布、平溪天燈、菁桐煤礦,唯獨望古與嶺腳少有旅人駐足。 選擇望古的原因是之前沒去過。上網查了資料,發現有座望古瀑布離車站不遠,步行三十分鐘即可抵達。 中午抵達望古,車廂外迎來的是寧靜。秋高氣爽之日,沿月台往登山步道走,一個人也沒有。接近瀑布時突覺人聲鼎沸,想必是登山隊聚眾來此。步道拐了個彎,前方果然有十餘人,開火煮麵,笑鬧不絕。 望谷瀑布兩側環繞沉積岩層,水從石壁縫隙傾瀉而出,流水雖不及十分瀑布遼闊,也比不上三貂嶺摩天瀑布的高聳,身處此地仍是舒暢。繼續沿步道往前,路徑出口是嶺腳社區。 村落外圍有幢洋樓,在連串農家間顯得突兀。紅磚砌成的建築,是1939年由平溪永昌煤礦經營者蔡全興建,後人早已移居他方,現今由孫輩蔡信健先生維護管理。 建築的門平時總是關著,當天不知怎地竟向外敞開。走近一看,裏頭沒燈也沒人,只有鋼琴、木櫃木椅,以及方鏡立在大廳。進去繞了一圈,久無人居的陰暗濕氣使人不自在,便沒再往房屋後頭走。 沿鐵道旁小徑步行,抵達嶺腳車站。 嶺腳車站比望古熱鬧,路旁開了間咁仔店,供應鄰舍的日用品。車站旁有日據時期遺留的古橋,橋面漫草叢生無法通行,然其結構仍在,昂然見證煤村的興落。 月台上沉睡的虎斑犬對旅人的來去毫無反應,十分鐘後火車駛來,我們滿足地上了車,結束半日悠閒。

松蘿湖

圖片
松蘿湖位於新北烏來與宜蘭大同交界,海拔1250公尺,處於中海拔霧區,清晨或午後常有雨霧順風而來,為其增添孤寂美感。山友稱為十七歲少女之湖。水位變化極大,枯水期僅剩彎曲如蛇的水道,雨季來此卻可看見綠水青山,絕對值得一探。 步道有羅東林務局設置的路牌,跟著走便沒錯。一趟走來,每隔百公尺即有里程標牌,沿途亦有菱形色塊指示路線。走十分鐘後遇到Y字叉路,取右往松蘿湖。 從登山口到水龍頭營地長2.4公里,爬升190公尺,為緩坡向上。我們雖背重裝,前1/3段走得倒輕鬆。偶爾低頭,褲腳與鞋子沾上了泥巴,所幸山徑沒有預期泥濘,邊走邊拍影片,享受久違的山野生活。 初期林相是闊葉林,約四十分鐘路程,兩旁長滿蕨類,葉片背面是羅列整齊的孢子囊堆,甚是有趣。而後進入柳杉林,兩旁均是直插天際的柳杉。這裡還沒到霧區,因此見不到雲霧繚繞,然而陽光自天際撒下,穿越光柵落到地面,投影出的明暗也十分迷人。走到水龍頭營地大約三分之一路程,體力還有許多,然而,之後是陡上陡下,沿路有碎石、泥濘、樹根、岩壁等地形等我們。決定在此解決午餐,順便休息。 過了水龍頭營地後山徑變陡,路面更多變化,加上水的重量,體力消耗快。經過一連串上下,鑽倒木,跨越樹根階梯,我們抵達鐵牌營地。這是水龍頭與大石壁間的平坦地,因林務局在此設置一塊鐵牌得名。營地入口原有一道拱門,五顏六色,狀似彩虹。然而前年已被颱風摧毀,十分可惜。 續行不久經過一片泥漿窪地,名毒龍潭。此處滿是淤泥,覆蓋其上的枯葉被分解後沉澱下來,形成深黑色的外觀。從側邊小徑繞過,走個半弧接上對岸,之後再次進入杉林,狹路被樹群環繞,腳邊佈滿蕨類與地衣。我喜歡這樣原始的森林,走走停停,偶爾鑽進巨大的倒木,樹洞裡也長滿植物,十分潮濕。 大石壁前的橫木有些傾斜,我們小心踩著斜壁,抓緊繩子往上,經過一番折騰,總算過了這段。再走25分鐘便是松蘿湖步道最高點,爬到這已經精疲力竭。下降的山徑由石塊堆疊形成,林木遮蔽陽光,路到盡頭,推開草叢看見的是草原與湖水,松蘿湖到了。 繞湖走了三分之一圈後發現一塊平坦地,四周還有石塊可綁營繩,於是開始紮營。毛毛雨緩緩下著,風吹過來有些寒冷。把內外帳架好後迅速躲進帳中,看看時間也接近五點,開始準備晚餐。 簡單炒高麗菜與豬肉片,配上剛炊好的白飯大快朵頤。一整天的登山行程消耗了許多體力,我們快速吃光飯菜,飯後歇息時間泡了茶飲。回望來時路,有組山友天黑後才抵達營地...

海在那裡。 往西邊去,是海;往北邊去,是海;往東或南,也是海。那海就這樣圍繞島嶼,從兩萬年前即是如此景象。 從象徵意義看來,海與心靈基本上是不可切割的狀態。之於我,可以單純看成潮汐起伏:水來,後退;水去,前進。 海與天空融成一線,正如我與宇宙溶為一體。世人紛亂擾動不了我,外界限制束縛不了我,我是要當「最後的人」的人,自己便是自己的神。 海仍然在遙遠的彼方,但何其榮幸,我生長於海所包圍的島嶼,所有想像的,感受的力量,均源於此。 正如那些偉大的思想家,我們心中都有一條細長的河,潺潺流著。

墾丁

圖片
搭乘統聯客運從台北轉運站到高雄約五個半小時,票價530元,不算太貴。我們從台北搭車,一路上睡睡醒醒,抵達高雄的時刻是清晨五點半,天空出現橙紫交雜的色彩,靜靜壟罩仍沉睡的房舍。Ian晚我們半小時出發,我們在早餐店就坐時他正好抵達公車總站,於是招他過來一起用餐。 吃到一半有小客車司機過來,問我們是否要前往墾丁,開價一人350元,我算算客運的價格也差不多如此,便答應讓他載。 從高雄到墾丁約兩小時,第一天參觀海生館,司機直接把我們送到門口,時間才八點半,展館還沒營業,我們只好在外頭等。過了一會販賣部的大門打開,我進去挑了帽子,Ian買了太陽眼鏡。 海生館的展場分三大區域:珊瑚王國、世界水域與台灣水域。我們先參觀珊瑚王國,此區有許多巨大水缸,裡頭長滿珊瑚,也放了海水魚,從小丑魚到鯊魚都有。 順著旋轉步道下樓,緊接的是海底隧道與沉船造景。上方有竄來竄去的魔鬼魟,魟魚游動速度極快,昏暗光線下的相機只能粗略拍攝,無法捕捉到精彩的畫面。然而,模糊的藍異常美麗。 世界水域展館的特色是海藻森林,在海中可以長到五、六十公尺。海藻被置於展場中央,周圍環繞螺旋步道,高度有三層樓。除此之外,有個展區展出史前海洋與活化石,我原以為鸚鵡螺已是滅絕物種,想不到在印度洋與太平洋的深海中仍生活著。這種螺類難以飼養,能在這裡見到真是幸運。 另外一區展出企鵝,活躍的大小企鵝不停下水、上岸。我喜歡企鵝有活力游泳的樣子,在這裡駐足一陣,Ian他們不知走到哪去了。 台灣水域展出瀑布、高山溪流、河川中段、河口與潮間帶生態系。觸摸池放了海參、海膽讓人觸摸,有趣的是池中規劃了生物休息區,輪班讓人觸摸的生活大概也不好過吧。 中餐在海生館內解決,然而食物份量少又昂貴,選擇不多,如果可以的話建議自備麵包或零食果腹。我們身上沒有食物,只好認栽,吃飽後走出戶外,順手拍了海景後躲回室內休息。 六月的墾丁不算旺季,我們在大灣找到不錯的紮營點,帳篷面海,背後是當地民宿,公共廁所約五分鐘距離。此時陽光不再刺眼,我迅速換裝衝進海中,海水很溫暖,周圍沒有惱人的香蕉船,可以長泳。 五點半上岸盥洗,在福華飯店的淋浴間支付25元,得到免費礦泉水,還有浴室可以洗澡。黃昏很美,在大街買了小吃,慢慢散步回大灣沙灘

外澳

圖片
在外澳海灘露營過夜是第二次了,我一直喜歡清晨寧靜的海,以及狗兒、衝浪客與螃蟹。 Ian與Anna下水游泳,我把眼鏡脫下後也加入,當天浪大,一不小心就被衝個東倒西歪。游了一段距離後被打回來,在水中翻滾幾圈,小腿被割出傷口,還好不深。 上岸盥洗後開始準備晚餐,趁著同事切蔬菜備料的空檔,Ian與我去撿漂流木,附近的外國人也過來撿柴火,他們大約十五人上下,是數個家庭共同出遊。 營火的組成為火絨、引火柴、細材、中材,以及整塊的柴火。將漂流木從砂堆挖出後,折下最細的部分當引火柴,其餘部分依粗細分別堆放,過長的木材將其折半,大約取三十~五十公分方便拿取及燃燒的長度。 收集足夠的柴後開始堆疊,首先在底部墊上中材當底,接下來放上引火柴,堆疊成小丘,下面留通氣口放置火種,接下來引火,靜待一分鐘後火就燒起來了,之後一層一層往外堆疊細材與中材。 營火升起來後,烤肉爐也差不多了。Anna在上頭放肉片、魚以及蔬菜,分量不少,烤了三四輪後還有未開封的食物。Ian與我處理香腸,一支支串好後插入沙中,營火的熱度恰到好處,烤出表皮微焦的好吃香腸。 漲潮時浪端又近了些,沙灘上的陽傘全浸在水中,七點有旅客來海邊散步,走到黑暗的海裡去。當晚是滿月之夜,坐在沙灘上望著月光海,雖然明亮卻不刺眼。遠方有漁船在工作,信號燈像星光一樣撒在海上,美極了。

黃金三稜

圖片
在台北的郊山中,我最愛九份與金瓜石的景色。這山城自我高中初來此地直到現在,算算也過了十五年,老街的觀光客來來去去,但山景與海景仍是記憶中的面貌,依舊動人。 燦光寮山、無耳茶壺山與半屏山被合稱為黃金三稜,是分布於金瓜石礦區的三座山頭。燦光寮山海拔738公尺,有一等三角點,登頂後四下環顧可見基隆山系的所有山頭,為此區最高峰;無耳茶壺山海拔580公尺,為山容最怪奇的一座,山頂由一群巨石組成,遠看是一只茶壺的樣貌,但因沒有提耳部分,故稱無耳茶壺山; 半屏山海拔713公尺,山徑崎嶇,須通過巨石群與岩壁,具大山氣勢。 我們造訪黃金稜線數次,分別完成燦光寮山登頂與茶壺山-半屏山縱走,之後回到九份老街覓食。除此之外,本山地質公園與太子賓館、昇平戲院、豎崎路也值得一看,是周末散步的好選擇。 燦光寮登山口位於草山戰備道路右側,入口僅有登山布條無指標牌。我們選擇西稜線,從登山口進入,入口處有一廢棄磚屋,為明顯的指標。 登燦光寮山須走芒草小徑,可準備手套或長袖衣物避免割傷。路徑還算清楚,但地面偶有乾枯芒草。離開芒草區後經過一串矮樹與石塊組成的區段,視野良好,接著拉繩爬上岩壁。 山頂展望極佳,可與半屏山與無耳茶壺山對望。更遠的山頭是大肚美人山與基隆山,其下是民居與海岸線,偶爾山嵐吹來雲霧,頓時有種山中隱士的俠感。 第二次造訪金瓜石,進行無耳茶壺山至半屏山縱走,當天豔陽普照,遙遠的陰陽海看的一清二楚。 無耳茶壺山步道在勸濟堂上方,為石階路。爬過數段樓梯後來到一涼亭,在此暫歇一會,之後沿柏油路續行至茶壺山登山口,路面轉為泥土山徑,往上一看茶壺山已沒有茶壺形狀,只是一堆巨石的組合。 往半屏山得先鑽山洞,之後上壺頂,鑽出洞口後是小平台,後方是條泥土小徑。我們往後繞了一圈,卻怎麼也找不到半屏山步道的地點,正覺奇怪之際,突然聽見另一側有人走來。原來是一隊山友共三人從外側的巨石向茶壺山頂靠近,我們向其詢問往半屏山該如何走,答案是翻過壺頂。 來到外側,下方是懸崖,路徑僅容一人通過。看了看錶,已經下午三點半,距離天黑只剩一個半小時,於是盡速趕路。 通往半屏山的這一小段拍起來十分可怕,實際走卻沒那麼恐懼。之後有個拉繩下降,然後回到普通山徑。通過此段後我們決定越野路跑,雖然耗費體力,但附近的山稜美景盡收眼底,舒緩了疲憊狀態。回頭望去,茶壺山的壺形變得明顯,夕陽灑下金黃光芒,我們繼續往前,終於來到一片接近垂直的岩壁...

安泰街記

圖片
2014年六月初,我從宜興街搬離居住兩年有餘的雅房後,旋即住進汐止安泰街的公寓裡。我對坪數的概念不大,粗估與中和老家差不多大小,就算成二十五坪吧,三房二廳二衛浴,十分堪用。 公寓在五樓,頂樓天台沒有加蓋,夏天太陽直射時室內總是熱得嚇人,然而熱歸熱,在家我卻不開冷氣,原因是節省能源。此外,我把這悶熱所帶來的苦楚當成適應野外生活的訓練。而且實際住下來後,真正覺得熱的時間其實只有進門那幾分鐘而已。將窗戶打開使空氣流通並以風扇輔助,過一陣子就不覺悶熱,反而還有夏夜晚風的舒暢。另外也省了每月開銷,夏日電費昂貴,能省下花費的事自然是要做的。 我在六月四日與前房東解約,打包好的三個紙箱運到新住處,吉他與其他散裝雜物則在當搬離。我的行李不多,一趟就可解決。 將東西全部搬進公寓後開始分類並打掃房間,地板整個掃過後用拖把拖數次,頑垢用菜瓜布沾愛地潔來推除,之後將書桌、二手衣櫥、收納盒、睡袋等擺置定位。當初決定陳設盡量簡單,於是只放了一張床,一個書桌,小書架與衣櫥,其他雜物都收進儲藏室。 室友住隔壁間,是Longboard圈子的朋友,在此暫稱他為M。 M不常說話,我們待在公寓的時間也極少重疊,對於他的過去我幾乎一無所知,然而合住一陣之後,發現他與平常差異極大的一點。 與我們的友人一起出遊或聚餐時,我鮮少見他說話或發出聲音,然而,他在自己的房間裡幾乎整晚唱歌,從進門開始直到入睡。有時他關上房門,只能依稀聽見節奏與旋律,我在腦海中拼湊歌曲原貌,但怎麼聽都覺得像非洲音樂或宗教音樂。他用詭異的旋律唱和,偶爾發出怪叫。我不覺得困擾,反倒覺得十分有型。 某天M去特力屋調了灰綠色油漆,請朋友來一起刷牆,花了整個下午總算把空間整理好。海倫送我們一組二手沙發,很巧也是灰綠,正好跟漆好的牆搭配,完工後將長桌、竹椅搬到客廳,未來當作餐桌使用。 配合吉他旋律、M的怪叫、雨味與翠綠遠山,分租此公寓約一年後,又多了一位新室友。搬進來的是M的朋友,生活習慣正常,是好相處的人。相較起來我與M反而比較奇怪,畢竟新室友不會在半夜播放濁水溪公社的「強姦殺人」,或高唱王菲的「浮躁」。 話說這一年裡,我常在住處附近尋找景點,發現不少美麗風景。首先,是櫻花。 內湖區康樂街61巷緊鄰樂活公園,其上的河堤邊種滿櫻花,開花期遊客絡繹不絕。因當地居民好賞櫻,尋來數十顆寒櫻種植,久而久之附近跟著仿效,後來越種越多,沿內溝溪有寒櫻、八重櫻、牡...

小溪營地

圖片
2015年元旦假期適逢四天連假,於是規劃了台灣中部山岳的露營。原本的計畫是走能高越嶺西段至天池山莊,隔天順爬奇萊南峰與能高北峰,然而不巧碰上落石阻路,於是放棄原先定調的目標,改去合歡群峰與小溪營地。 過霧社時已是黃昏。我載著Ian馳行於台14甲中橫支線上,夕陽西沉時的天空被染成迷幻的紫,其下是翻湧的白色雲海,突出其上的山巒稜線以及炫目的橙真美。我們緩慢爬坡,一路經過武嶺、松雪樓、合歡遊客中心,最後來到小風口停車場。抬頭望去,滿天皆是星星,是都市見不到的景象。填飽肚子後迅速鑽進帳篷休息,山區的夜十分寒冷,半夢半醒間聽著呼嘯的風聲入眠。 翌日清晨被寒氣冷醒,眼前的奇萊山系壯闊展開,由左至右為屏風山、奇萊北峰、奇萊主峰。山脈一片漆黑,其上透出光芒將天空染為紫紅,然後緩慢轉為金黃。白色的雲海鋪在下層,隨時可見雲霧湧動,我爬上瞭望臺捕捉畫面,耳邊是微弱的風聲。 從登山口出發的時間是七點半,一片晴空萬里,陽光曬得睜不開眼。我們踩著石階緩步向上,才拐過兩三個彎就覺得不對勁,是身上背太重了嗎?短短一段路竟然上氣不接下氣。我轉頭看Ian,發現他也想休息,那就不是我個人的問題了。高山空氣稀薄,必須暫緩步調,我向他示意停下休息,兩人坐在步道邊緣喘氣。 回望可見合歡群峰與奇萊連峰,更遠的是中央尖山與南湖大山,其勢雄偉壯闊。步道兩旁植物多半矮小,推測是箭竹類的物種。 早晨八點,在路旁發現植物的凍拔(土壤中的水分結冰後因體積膨脹將植物根部推出土外,等到清晨融化後留下冰柱與裸露的植物根部),看上去像糖霜,挺美麗。 向上,向上,九點抵達反射板,之後轉為緩坡,走起來輕鬆許多。我們把沉重的背包卸下離開步道,草坡上隱約可見數條小徑通向鞍部水池。這兒有網路訊號,我們開始查詢合歡西峰與小溪營地現況,天空好藍。 在天鑾池叉路口遇見另一批登山客,是前天在小溪營地過夜的山友。說前夜雖然寒冷但風不強,這讓我放心了,畢竟帳篷半夜被掀翻可不好玩。過了一會他們啟程,我們則輕裝去登北峰。合歡北峰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座百岳,因此值得紀念。峰頂展望極佳,可以看見清境農場與守城大山。 前往小溪營地路上須拉繩過碎石坡,由上向下望有些駭人,實際走卻還好。抵達鞍部即可看見遠方的營地。此營地之所以取名小溪營地乃因旁邊有小溪流過,提供登山客亁淨活水。溪流距離營地不過百米,取水方便,我們決定先紮營午睡再回來準備晚餐。 帳篷外頭雖有風,但裡頭因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