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嵐山、鴨川
嵐山位於京都市西京區,素來以楓紅與櫻花聞名,搭乘嵯峨野觀光列車緩慢瀏覽保津峽風光,亦有特殊趣味。
抵達嵐山站後,我們跟著當地人的腳步走,沒多久便抵達大本山天龍寺。在庭院稍作停留,之後便沿柏油路走,行至盡頭,便是渡月橋。
渡月橋橫跨保津川,其下有中之島公園,是河沙淤積形成的平坦地。三月初來到這裡,嵐山公園裡的櫻花未開,不免覺得可惜。然而,這枯枝落葉的褐黃景觀帶來有如深秋的氣息,讓我留下深刻印象。
保津川上可行渡船,碼頭就在龜山公園旁,形式極其簡單,只不過是木板插上渡船頭的告示牌而已。碼頭邊沒有遊客,附近亦無售票亭,沿河岸步道走,抵達公園時雪正好落下來。
生長在亞熱帶的台灣,這是我第一次看見雪。一片一片的雪花落在髮上,落在大衣外套的帽子裡,卻不覺得寒冷。公園裡有小朋友校外教學,他們狂吃野餐墊上的食物,嘴裡還不停嚷嚷著雪,實在有趣。
沿步道繼續前行是竹林之道,竹林類似溪頭那樣,排成兩列種於步道旁,走近便有颯爽之氣,耳邊是風拂過竹葉所發的沙沙聲。
下午參觀金閣寺與北野天滿宮,之後騎自行車在市區閒晃。從四条河原町沿鴨川騎,途中遇見不少慢跑的民眾,有些甚至停下來餵鴨,或者坐著觀看鴨群。
著名的景點有四条大橋、三条大橋與跳石。我騎至三条大橋,休息一下後繼續往北至二条通,最後到達今出川通。鴨川在此分為賀茂川與高野川,河中布有跳石,一塊一塊堆在河中,有人正踩石頭過河。
京都市將童年野趣用作渡河工具,別具巧思,但這可不是一般的跳房子,雖然河水不深,真掉下去肯定還是全身溼透。我小心翼翼踩踏石頭前進,與對岸快速跳過來的年輕人差異極大。
傍晚沿京都街道亂騎。從今出川通轉烏丸通,之後順著御所外圍向南,往壬生寺的路上走進巷口書店買了小王子的文庫本,回程轉五条通回清水,最後再慢慢騎回四条大橋。
此時天色已暗,鴨川旁的店家均透出黃色燈火,看上去與白日光景截然不同。晚霞的美變化萬千,我在深邃的紫色壟罩下走進商店街覓食,從窗邊向外望,鴨川旁散步的民眾越來越多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