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清水寺、二条城


從住處到清水寺的距離不遠,途中經過一段上坡。當天氣溫大約八度,冷冽空氣經過鼻腔送進肺裡,和台北的濕冷不同,十分舒暢。邊聽Good Charlotte樂團的專輯騎自行車,二十分鐘後抵達山門,我用相機捕捉眼前畫面,市區一覽無遺。過了一會,友人們終於現身,我們打過招呼,便走進仁王門。

清水寺位於京都市東山區清水,於七七八年起造,主要供奉千手觀音,與金閣寺、嵐山等同為京都境內著名的名勝古蹟。本堂前的清水舞台是木造結構,在京都屹立千年而不毀壞,實在神奇,從另一側可以盡覽橫樑單體,以及它們如何交錯嵌合,由底部往上望,大約八層樓高,雄偉非凡。

再往前走是地主神社,這兒有著名的戀人石,一對石頭直立於步道上,傳聞情侶只要閉眼從這頭走到對面那頭,兩人感情即可長久延續。步道兩側是枝葉已枯的樹,一半是櫻,一半是楓,配上寒冷空氣略顯蕭瑟,然而,回想前夜看見的旅遊海報,櫻花盛開的四月,滿山粉紅,希望未來再來參觀。

午後參觀二条城。

二条城位於京都市中京區二条城町,建設於江戶時代,曾經是德川家康拜見天皇時的寓所,歷史上有名的「大政奉還」便發生在此處。

走進城門,四周都是觀光客,歐美人士居多,不時聽見旅人對建物的讚嘆。二之丸御殿蓋得金碧輝煌,工匠在木門塗上金漆,細部構造也像中式廟宇一樣精雕細琢。

在主殿入口脫鞋,多數房間的牆面與拉門均由工匠以金漆塗繪,有虎或松的畫面。不同房內圖像亦有不同,似乎以居者身份賦予畫面,每幅皆令人印象深刻。此外,另一件有趣設計是走廊:架空一層樓的高度,木頭地板,行走時會發出喀拉喀拉聲響,為了防刺客入侵作此規劃。

出了大殿,我們在城內散步,因為是三月初造訪,城內櫻花未開,徒有枝條豎在那邊,城區除外圍的護城河外,裡頭亦有第二道河,也有山水造景。

回到民宿大約六點,天空還沒全暗,友人搭車已先抵達,我則繞行鴨川,然後彎進小巷。

停好車走入玄關,上樓前向增井媽媽打了招呼,她提議晚餐由我們動手作大阪燒。回房放好行李,民宿老闆在吧檯準備食材,增井爸爸是大阪人,讀書時結識來自台灣的增井媽媽,之後搬來京都開了民宿。我想今日晚餐必然道地,十分期待成品出現。

製作大阪燒得準備:大阪燒專用粉與醬汁、美乃滋、蛋、 五花肉、高麗菜絲、玉米粒、青蔥、花枝、海苔粉與柴魚。首先將大阪燒粉加水與蛋攪成糊狀,放入高麗菜絲、玉米粒、青蔥碎、花枝等配料拌勻,鐵盤面塗沙拉油,再將食材與肉倒至盤上。單面煎至略焦即可翻面,八到十分鐘即可塗美乃滋,最後灑上柴魚,便成了大阪燒。

聽完增井爸爸的解說,我們也試做了一遍,果真不難,翻面時小心別讓高麗菜絲四散就好。大約八點時大夥都吃飽了,幫忙收拾廚房後回去休息,順便把明信片寫一寫,準備隔天去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