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1的文章

基隆中元祭

圖片
陰曆七月十四日夜七點,華燈初上,基隆的魔幻時刻自此開始。 沿仁二路往市街去,越近海洋廣場越覺人聲鼎沸,到了愛三路口,群眾分立兩旁,東岸廣場的天台也站滿人。遠方慢慢駛近的水燈車,光彩奪目,樂音繞樑。一輛接一輛的花車搭載各姓氏宗親會,車斗置水燈頭,沿街遊行,這是現今基隆中元祭的景象。 承載了167年文化歷史的基隆中元祭,是這塊土地對過往先民的關懷,以節慶祭典的形式普渡孤魂,除了對陰間好兄弟表達溫情外,也連繫了現世民眾的情感。今年由於COVID-19疫情肆虐,市區遊行雖照常舉辦,規模卻得縮減,參與的人數少,遊行隊伍亦只有車,沒有步行團體。 我們騎機車跟隨隊伍,觀察水燈車與民眾的互動。有人向水燈車揮手,有人拿出手機合影,各宗親會準備了糖果分送人群,現代與傳統樂曲大肆播放,熱熱鬧鬧前往遊行終點。 稍晚,依慣例在望海巷漁港施放水燈頭,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將水燈頭卸下,沿著海岸排成一排。 水燈頭扮演了引路者的角色,燃燒的水燈頭如燈塔一般,為孤魂野鬼照路;同時,它也是人們給海上亡魂的豪宅,邀請祂們上岸歇息,參加翌日的普渡法會。 人人皆忙碌,道長開壇誦經,各宗親會向水燈頭上香,放置巾衣、銀紙,待法會結束,道長率眾繞行水燈頭,淨散、引魂之後,眾人便抬起水燈頭往海灣走去。 陰曆十五適逢大潮,是潮水高低起伏最大的日子。人們相信水燈頭放得越遠,越能招引海上的好兄弟赴會,宗親會隔年的運勢便會越旺。 為了順利施放水燈頭,基隆救難協會全副武裝下海協助,也出動了幾艘橡皮艇。一座一座的水燈頭依序下水,點燃後發出熊熊火光,在漆黑的背景下看來格外迷人。 等到這些陰間別墅漂出海灣,岸上點燃煙火,儀式便在斑斕絢麗的彩光中劃下句點。 於我來說,中元祭的傳統科儀除了感官接收的浪漫外,更吸引人的是群眾對素不相識鬼魂的深切關懷。今日的台灣吸收了多族群融合後的風貌,當一群人為了促成信仰的事鼎力合作,台灣精神便隨之發揚。 夜已深,我望著激情過後寂靜的海面,細細品嚐基隆的獨特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