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9的文章

吉安慶修院

圖片
吉安鄉位於花蓮縣東濱,為吉安溪與木瓜溪沖積而成的平原,舊名Cikasuan,是阿美族語,漢譯七腳川。西元1908年,日本總督府鼓勵移民,來自四國德島縣吉野川的居民在此落腳,因而改稱吉野。直到國民政府時期,為去除殖民痕跡,便將此區更名吉安,一直沿用至今。 造訪慶修院當日是個陰天,上午九時開車離開花蓮市,人煙漸少,穿行於鄉野巷弄間,遂抵達寺廟的山門。迎面而來的是靜,耳朵聽見平時未曾注意的聲響,寺院有種莊嚴肅穆的氣息,把我與外界的紛擾隔開。思緒慢慢沉澱,我仰起頭,映入眼簾的是空海大師塑像。 空海大師為一得道高僧,年輕時於四國境內徒步旅行,而後轉向中國求法,歸國後於高野山開創真言宗,對日本佛教影響甚多。大師於四國修行期間所走的路線被人稱作四國遍路,為一環繞德島、高知、愛媛、與香川縣的路徑,沿途有八十八所佛寺,往來信眾絡繹不絕。 由日人川端滿二建立的慶修院,原稱為吉野布教所,寺內供有八十八尊石佛,是川端先生走訪四國遍路後請回的菩薩,用來撫慰移民的思鄉之苦,並讓信徒能就近參拜。 庭院設有石椅,我坐著欣賞四周景緻。院子中央有一石碑,其上刻字:光明真言百萬遍,據傳生病的人來此參拜並繞行石碑,疾病可不藥而癒。此外,有一水池形似四國地圖,為慶修院增添些許風味。 沿著迴廊散步,偶爾停下腳步祝禱。八十八尊佛像不可能全數拜罄,那就選擇與自身有緣的觀世音菩薩祈願,希望日子順心,平安健康,事業成就,感情圓滿。走完一趟,內心踏實許多,到紀念品專賣店挑選御守,保佑自己與家人。

八煙野溪溫泉

圖片
十二月八日,訪八煙野溪溫泉,遇雨。 野溪溫泉的入口在八煙溫泉會館旁,原是不起眼的小徑,但往來泡湯的山友眾多,久而久之便踩出清楚的步道。我撐傘在林間慢行,聽雨點打在傘面上的嗒嗒聲,山色空翠迷濛,彷彿走入世外桃源。 路沿磺溪而走,轟隆的溪水挾帶滾滾沙石狂奔而來,土色溪流拍打巨石崩出浪花水泡。這些石頭本身並非鐵礦,但磺溪源頭富含的氧化鐵溶進溪水,日積月累下便將溪石染成深紅褐色,色澤斑駁交雜,變化萬千。 翻越擋路的大石,山徑驟然被溪水截斷,山友用繩索與浮木架了簡陋的橋,但今日水流量大,木橋竟有一半沒在水中。我左手抓繩,右手拿登山杖支撐身體,小心翼翼地過了溪。 繼續向前,山徑拐入一片森林。路至盡頭,有一鐵柵欄擋道,上頭明示前方為陽明山國家公園管制區,擅入違法,但前頭人聲鼎沸,氤氳緲緲,湯客三兩成群,或躺或坐於溪流之中,談笑風生,更有民眾攜帶食物、飲料來此,顯然沒把管制當一回事。 脫掉外衣加入泡湯行列,雨勢漸大,豆粒雨點落於泉中,在表面濺出水花。冰涼雨水打在身上雖有寒意,浸在池中的四肢卻非常溫暖自在。 遠方的山壁冒出蒸氣,想必是溫泉的源頭。走近一瞧,上方土石崩落,不宜靠近,只好往另一邊移動。 身旁的大叔發現一窟溫度適中的泉,整個人埋進裏頭,我見他泡得舒爽,便起身往那移動,在他身旁找到一處天然水療池,溫泉流過巨石打在背上,好似按摩。 半小時後忽聞雷聲,暴雨直落,水溫降低,溪水也混濁許多,迅速上岸收拾撤退。回程途中,見洪水已淹沒來時的木橋,山徑沿途滿是泥漿恣意奔流,趕忙回到停車地點駛離。 回家搜尋新聞,見磺溪橋段山洪暴發,陽明山區時雨量破六十毫米,巴拉卡公路坍方,思忖當日經驗,真是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