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7的文章

礁溪森林風呂

圖片
礁溪溫泉名列蘭陽八景。從下交流道開始,舉目所及皆是溫泉會館,路邊溝渠裡流的是溫泉水,這是台灣東部的景點,也是我時常造訪的地方。 從台北搭客運僅需一小時,對我來說,她就像台灣的箱根,是放鬆心情的好去處。除了泡湯之外,當地小吃也頗負盛名,從鴨賞、肉羹到奶凍捲各有千秋,主要散布於中山路與礁溪路上,是美食兩條街。 到青年旅館辦了入住,將行李安頓好出去用餐。沿中山路尋找美食,第一家是義眾小吃,專賣魚羹。點了一碗嚐鮮,果真名不虛傳,羹湯夠濃而魚漿道地。 吃完去「礁溪包子饅頭專賣店」,門口貼著出爐時間,抵達時已經有人排隊,且都是要買整袋回去的客人。我不想多等,問單買要排多久,正巧剩兩顆肉包,二話不說將它買下。 這包子真夠資格算美食:麵皮與內餡極富嚼勁,一口咬下香氣四溢,湯汁濃卻不油,棒極了。 回旅館睡了一覺,醒來時已是傍晚,晚餐到舊城北路上吃蒜味肉羹。店面創於民國五十五年,假日滿滿人潮,假如不想排隊,附近的分店也有類似口感,皆屬上等。肉羹本身還好,但蒜香到位的只有這幾家,吃完仍是意猶未盡。 宜蘭一年有兩百六十個雨天,天空時常灰濛濛的,從窗戶望出去,建築彷彿抹上一層白色,視線盡頭的遠山則是灰藍。 也許是為了補償多雨的憂鬱,宜蘭有各式各樣的溫泉供人放鬆。自湯圍到四稜,許多泉水從平原、溪谷或山壁湧出,質地相異,各有千秋。以便宜的公共裸湯來說,我最愛的是太平山的鳩之澤,以及礁溪的森林風呂。 森林風呂位於礁溪鄉公園路,鄰近客運礁溪轉運站,是相當便利的位置。溫泉被庭園造景環繞,金黃路燈在夜晚散放光芒,醞釀寧靜舒適的氣氛。 男湯女湯景緻不同,管理處偶爾交換位置,讓遊人享受兩種設施。我泡的是售票亭左側的湯,有七個大小不等的池,泉溫由39到44度不等,此外還有冷水池與烤箱、蒸氣室等。 脫光衣服後到淋浴區沖身體,之後從溫度最低的池開始泡腳,適應水溫後再將身體浸入。周圍有獨自前來的湯客,也有外國人,偶有團體窩在池畔聊天,也有人受不了高溫在走廊行走。 坐在池裡享受清閒,雖然外頭寒冬冷雨,風呂內卻無比暖和。我在池與池間交替浸泡,體熱接觸空氣形成白霧,濛朧地看不清全貌。一小時後倍感快活,回旅館速寫此情此景,正是: 白壁暖水暈白煙, 奔流溢注蘭陽田。 千里遊盪雪山水, 遙灌湯圍此溫泉。

泰崗野溪溫泉二訪

圖片
陰雨霏霏,我們於十二月中旬前往秀巒,沿途楓紅遍野,每拐過一個彎道便有數棵散布路旁,而在秀巒村聚集成林,美不勝收。 座落泰崗溪畔的溫泉是碳酸質,海拔800公尺。2014年五月我曾來此探路,但因水位太高無法渡河。今日再訪景色依舊,除中途的大片竹林更迭數代之外,路線沒有差異。 下午五時,我們由控溪吊橋後方民宅走入山徑,經過夏天被砍掉冬天又長起來的竹林,約莫半小時後抵達下切點。 沿泰崗溪右岸上溯,偶爾得翻越大石,走到盡頭便是渡河處。此刻天色已暗,頭燈僅能照到腳邊。往對岸望,溫泉的湧出點有數頂帳篷,明亮營燈在黑暗中特別耀眼。 氣溫是12度。雖然很想晚上泡進溫泉,但暗夜渡河太危險,決定先在附近紮營。取水煮了晚餐,溪水超冰,河床上一堆蝌蚪趴在那動也不動。 翌日清晨氣溫再降,但雨停了,陽光撒落溪谷,期待溫泉的心雀躍起來,而L突然陷入長考。我繼續準備早餐,不一會他居然題了首詩:「狹壁綠水清悠悠,萬壑林鳥天上游。坐看宇宙天地間,河畔牛頭一帳篷。」格局之大,令人咋舌。 沿河岸上溯,腳穿溯溪鞋的我們輕鬆翻越斜壁。前方是激流,有位大哥將上衣脫了,身先士卒下水,我們見狀便也跟上。過了急流段後水流和緩,在此得橫渡至泰崗溪左岸。溪水流速雖慢,深處仍可及腰,須小心通過。 沿左岸往上走100公尺便是目的地。方才感受過刺骨寒意,我立即把衣服脫了,跳進前人挖好的池子,一種無以名狀的暢快襲來。啊,不愧是溫泉! 地熱從岩壁加溫溪水,高溫達70度,無法直接浸泡。我在源頭向下挖坑,引泰崗溪水混合,便成了天然的「湯」。 臉上覆蓋毛巾,身軀浸入水中,仰躺聆聽啾啾鳥鳴,身心得到莫大放鬆。另一群人正開火烹飪,煙燻培根煎得喀滋喀滋響,空氣中洋溢幸福的氣味。

內湖金面山

圖片
如果要我選出一條優質又靠近市區的步道,金面山剪刀石這條路線必然中選。登山口在內湖環山路136巷內,從捷運西湖站步行十五分鐘即可抵達。 開頭是規劃過的土階,雖然頂著太陽,走在樹蔭下並不悶熱。十分鐘後遇一叉路,左行接論劍亭,往右則繞竹月寺上山。竹月寺是座小廟,門口有飲水機,我把水壺拿出來裝滿。山徑在寺廟側面,小小一條,不仔細看恐會錯過。 沿小路向上爬,步道漸趨原始,途中遇見幾條麗紋石龍子,見人就鑽岩縫,機靈的很。穿行樹林半小時後,視野突然開闊,腳下的泥土徑也變成巨大的岩石,往上再走幾步,山頂到了。 往日的金面山是採石場,山頂果然怪石崢嶸,舉目所及皆是岩壁。最多人聚集的地方便是剪刀石,因為有良好展望,近年成為熱門景點。 一群年輕人等待拍照,要上剪刀的頂可得當心,下方是懸崖,稍微失去平衡便會墜落。我不打算排隊也不願作無謂的冒險,隨便找了石頭就座。 天氣很好,台北盆地一覽無遺,對面是碧山嚴,較遠的台北101也清晰可見。 烈日當空,我們在山頂停留片刻便受不了,往後方步道尋找遮蔭。下山的路仍然饒富趣味,穿越層層亂石與拉繩。短短兩小時的行程盡覽台北風光與美好山徑,身心舒暢。

人渣

圖片
搬回宜興街也一年了。先前與朋友在安泰街合租公寓,有陽台、獨立衛浴、客廳、廚房、頂樓空地,租金雖然高,生活機能卻是不錯。偶而呼朋引伴來個天台電影院或音樂會,簡直是不可多得的好居所。 一年前因工作型態改變,決定搬回位於汐止的宜興街。我對這社區印象不錯,夜晚很安靜,附近有公園、球場以及八重溪。挺喜歡河流,便決定在此住下。 新住處是單人雅房,沒有獨立衛浴,沒有客廳,廚房無法開火。當時對這配置不以為意,想說只有夜晚待在家,起居應該精簡,個人房簡單雅致即可,免去公共設施的租金,我也樂得開心。然而,租金免是免了,卻碰上個惡質室友。 這個人渣每天早晨八點準時起床大便,鬧鈴響起便衝進廁所。我是習慣晨間淋浴的人,這傢伙在裡頭我只能乾等,一等就是二十分鐘,什麼事也無法做。 某天早上馬桶塞住,裡頭還有數條大便。馬桶的沖水把手有問題,按下後常卡住無法蓄水,這人渣一路把水流光,糞便沖不掉也不處理,就這樣大剌剌走出家門。 將馬桶中有大便的照片貼上布告欄後,人渣仍舊我行我素,總共八次大便不沖。人的厚顏無恥可以到此境界,我也服了。還是盡快尋找新房子吧。

台東森林公園

圖片
天氣陰但沒下雨,從台北搭乘自強號經過城市、郊區、平原、海濱、縱谷,終於來到台東。 旅館離車站不遠,辦完入住手續後將行李暫放寄物處。旅館主人說傍晚可能下雨,勸我趁早出門。我重新整理背包,將不必要的衣物取出,身上只留相機、手機、皮夾與筆記本。 往市區必經之路是馬亨亨大道,路名源自阿美族原住民酋長之姓。路直且長,從台東車站直通海濱公園,道路兩旁植滿鳳凰木,夏日盛開時宛如艷火。 我沿馬亨亨大道朝海的方向去,台東森林公園就在長路盡頭。雖說是公園,面積卻大得離譜,絕非台北市中心的普通公園可比擬。售票亭旁有自行車租借站,我自覺體力不錯,決意步行繞園區一周。 長路,慢行。台東森林公園內有三大湖:琵琶湖、活水湖與鷺鷥湖,琵琶湖與活水湖離入口近,是遊客較常造訪的湖泊;鷺鷥湖在遙遠的另一側,即使騎自行車也得花上二十分鐘,我靠自己的雙腳,花了一個小時才到。 休假遠奔台東是為了重整步調,悠閒散步自然成了該做的事。這兒每條長路都看不到盡頭,木麻黃搭配蝴蝶蘭夾道迎接,走著走著,鷺鷥湖到了。坐在鷺鷥湖旁寫生,和徐的風吹過林間,在湖面興起成串水波。我將線稿打好後開始上色,用淡彩表現寧靜之感,塗抹二十分鐘後完成速寫,下午的時間還長。 從鷺鷥湖慢慢走回入口,途中遇見一群工人坐在涼亭閒聊。路標不多,箭頭所指往往是一公里外的地點,有些後悔沒租自行車,但多想於事無補,走就是了。 結束散步後肚子也餓了。台東的著名小吃大多集中於市中心,光是正氣路上就有一堆,既然遠道而來,必得品嚐一番。 林家臭豆腐位於正氣路132號,整個一樓都是店面。小份的臭豆腐要價五十元,以份量來看雖不便宜,但品質絕佳,是近年來我吃過最棒的。外皮酥,內裡卻十分軟嫩,配合台式泡菜的爽脆口感,實在讓人讚嘆。快速清盤之後胃口大開,立刻前往下一家店。 正氣街底的四方鵝肉也是老字號,當日鵝肉售完,只好點魯肉飯與肝漣。雖然是基本款的食物,但這兒的口味就是棒,醬料不死鹹,讓人意猶未盡。 從四方鵝肉往回走,寶桑湯圓就在附近,營業時間到晚上十一點,是台東人也很喜歡的宵夜。點了碗熱湯圓,裡頭還有花生、紅豆、綠豆等配料,誠意十足。 吃飽喝足後漫步到停車處,回旅館的路上沒什麼車,靜靜體會台東的空曠,假期才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