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6的文章

我仍然夢見切: 32歲的自我探索

圖片
鏡頭下是四千多公里的流浪、丘吉卡瑪塔的露天礦場、隔開麻瘋病村與文明世界的河流、分手前的機場。自從多年前看見電影《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開始,切的形象便在我心中停佇。他在我心底那小小的一塊地方埋下種子,對旅行的嚮往自此昇華為更高的信念。不瞞你說,那是我第一次看見切,但我從來沒有停止追逐過切。 時至今日,我仍然夢見切。 夢中的切仍是那個在馬埃斯特拉山中打遊擊時,離不開雪茄煙與書本的切,那是青年的切。我記得他曾說過:「我們的美洲之旅,已經徹底地改變了我,因為我再也不是我,至少不再是從前的我了」。如此一言,如雷貫頂。 在遇見切之前,我未曾想過一種旅行,或是經歷,或者其他你所能想像得到的契機,可以完全地轉化一個生命。在台灣,我看見壯闊的花東溪谷、華麗的陽明山緋櫻、政治的衝突與對立、溫暖的鄉土人情,以及許許多多的其它。可我只是輕聲走過,沉默觀察。我無法想像,是怎麼樣的熱情推動著切,讓他這個美洲戰士離開布宜諾斯埃里斯,前往革命。 我在夢中遇見切,他也許會給我解答。他也許會再次騎上老舊摩托車,身上背滿醫療器材以及那些闡述共產主義理想的書籍,並轉頭大聲呼喊我說:「上路吧,朋友!」。他也許會在礦場看見被資本家剝削的勞工時雙手握拳,而我亦若是。他會在痲瘋病村醫治病人,屆時我將與村民們耕作播種,以各自的專長體現生命。 然而,我曾以為,青春的熱情頂多就只把你推到這邊,但你又再度往前走,而且你一點也沒想停下來過。我從你的《Latinoamericana: Un Diario er Un Verggio in Motocicletta》中漸漸體會到你描寫的星光是什麼,而那真的改變了你許多,是吧?然後,自你登上那艘小小的,開往古巴的老舊船時,我已經知道你不會回來了。 2009年,你的傳記電影上映,影片中的深遂寧靜正如我心中想像的你,砰地一聲,兩聲,在世界燃起不合時宜的革命煙火。一切都是為了愛,你說。然後我又想到你,或者應該說,Benicio在片尾被處決的畫面。我想,世上一定還有一些什麼是值得人們捍衛, 而且我們也能付出的事,並且成功。 僅以此文紀念,Ernesto Che Guevara,一個完整的人。

陽明山西段縱走

圖片
快乾透氣的衣褲,一雙越野跑鞋,1.5公升的水袋,兩隻登山杖,行動糧與頭燈。今天的行程是陽明山西段縱走。 由清天宮起,連續攀過向天山、面天山、大屯西峰、大屯南峰、大屯主峰五座山頭,下到鞍部後沿百拉卡公路行至小油坑,這是山友普遍選擇的路線,而我亦然。 從清天宮拾級而上,一路遠眺八里觀音山群。沿途經過民宅、農地,陽光撒落林間,蟲鳴鳥叫不絕於耳,走到盡頭叉路,便取左往向天湖。 向天池上方為向天山,與面天山同為大屯山的並生火山,兩山遙遙相對,成圓錐狀面海而生。攀上稜線後視野開闊,從向天山張望,頂上有反射板的便是面天山,山頂展望良好,可見台北港與淡水河口,涼風習習,步行至此並不覺累。 大屯山群中最難爬的一座是西峰,無論從那個方向都得穿行林間小徑,之後猛然陡升,踩過巨石與土階後抵達峰頂。 晴天時候尚好,頂多是累;倘若遇到雨天,則步道泥濘不堪,濕滑難行,一不小心總會滑上一跤。 下西峰,過鞍部,再往上爬便是南峰。南峰山勢較西峰平緩,一片芒草原夾道而生,主峰還在對山那頭。長路慢行,主峰步道是修整過的石階,雖然不陡但路途遠。中間有幾座平台放置石椅,坐下回望大屯群峰,總驚訝自己走了這麼長的路。 登主峰頂,路旁解說牌寫著「大屯夕照映秋芒」字句,簡要說明了秋日山景。的確,十一月初菅芒花開之際走這步道最是怡人,若再配上秋風颯爽,夕陽斜照,整片草原遍染金黃,尤饒風情。

烏來野溪溫泉

圖片
從南港出發經研究院路四段、木新路、北新路、新烏路,一路來到烏來,時間才上午九點鐘,陽光刺眼。 烏來聚落伴南勢溪而建,一路延伸到信賢、桶後、福山,是泰雅族群最北的領地。南勢溪經歴去年蘇迪勒風災的嚴重傷害後,有些河段面目全非,處處可見路基、河床被掏空;然而,其他區段仍是風景怡人,溪水翠綠,值得一看。 此次來到烏來除了探訪野溪溫泉外,也想順便行走加九寮步道與紅河谷越嶺古道。然而從新烏路彎進往紅河谷的叉路後便發現處處都是圍欄及警告標誌,蘇迪勒颱風造成的傷害太大,道路及河谷都在整修。 加九寮鐵橋仍舊矗立,前方是當地民居。這邊是加九寮步道入口,然而斗大的紅色告示寫著因風災步道坍方,目前全面封閉。 走到柵欄前探頭一看,果然是不帶柴刀砍路就過不去的狀態。縱使人能翻過柵欄,滿地的泥濘與坍方肯定蔓延整條步道,只好擇日再行。 回程遇見躺在鐵皮屋頂上曬太陽的貓。拿相機記錄這畫面,但靠近到某個距離後貓便有了警覺,拱起身體準備逃跑。我不想打擾牠休息,只遠遠拍了兩三張便小心退回步道,結束加九寮村落的行程。 距離不遠的紅河谷步道亦是全線封閉,只好掉頭往烏來老街前去。烏來風景區有瀑布公園與勇士廣場,此時正逢山櫻盛開,廣場上的民眾很多,三三兩兩或坐或站與櫻樹合照,有些坐在露天咖啡廳閒聊,配上春天的和煦陽光,實在享受。 在這繞了一圈後,我沿情人步道走回溫泉區,野溪溫泉就在老街對面,從公路邊下切溪谷即是。說來有趣,我以前也造訪烏來數次,看到河岸上的人群與棚架,總以為是來游泳的。某回秋天看到一群泳客在那竄動,還以為這群人都不怕冷,想不到竟全是泡湯客,實在天差地遠。 烏來的泉質屬碳酸泉,水度最高到七十度,不混和溪水無法浸泡。居民從源頭接了水管,並用水泥、石塊砌了池子,省去圍石生泉的麻煩。 野溪溫泉的好處是眼前有美景,要泡多久就泡多久,以及免費。我泡一陣休息一陣,偶爾到溪邊沖洗身體,上岸曬太陽,轉眼就過了兩小時。在空地用瓦斯煮茶,配上OREO隨手包,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泡完湯後到溪邊沖洗,換裝走回老街。思忖下回直接紮營,清晨下水等待天光,必定又是另一番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