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4的文章

人間炸彈

圖片
八月三十日,一個平凡無奇的週末夜晚,我們在八里海邊遇見人間炸彈。 自渡船碼頭下船後,我與L先到攤販買了名產「雙胞胎」,是將麵團裹粉,撒上芝麻,再下油鍋炸成的食物。起鍋的「雙胞胎」外表金黃,口感酥脆,熱熱吃最是享受。 從碼頭到十三行博物館約三公里。港邊有許多觀海聊天的情侶,然而離開碼頭一公里後就只剩零星路人在街上走。夜間十點多,整個八里左岸空蕩蕩的,只有我與L兩人在此,實在荒涼。 經過十三行文化公園後,博物館就不遠了。公園中央有個小丘,視野極佳,是原先考慮的露宿點。我們帶著宵夜爬上小丘,然而上頭已被不晟孩子佔據,四處喧嘩,我們只好離開。 博物館門口有個哨亭,警衛安穩坐著看電視,快十一點了,這裡幾乎沒人。我們開始尋找過夜地點,走到廣場最遠側,是市府規劃的露營區,中央有營火場。此時L突然說話: 「誒,那個人幹嘛一直停在那邊?」 那個人?我朝他說的方向看,果然有個紅衣男子不時望向這邊。他騎著老舊單車,停在公廁門口什麼也不做,看起來鬼鬼祟祟,約莫過了五分鐘吧,仍然停在路邊不動。為了確定他的意圖,我們裝成遊客走過。 我仔細打量他,神情有些呆滯,彷彿在思考什麼。正當我們錯身而過時,他轉頭朝向我們,我想該不會遇到精神異常的人了吧!意識到街頭露宿的危險後,我們四下張望,不遠處有灌木叢,我們立刻往那兒走。 或許是因為我們閃進草叢的速度太快,紅衣男子沒有跟來,但他開始沿附近繞圈,彷彿在尋找我們。他騎車的速度忽快忽慢,我們覺得這傢伙實在詭異,顯然是精神異常才會半夜在街上亂晃。麻煩的是我們很難脫身,此時只有兩種解決之道,一是等待,二是將他痛揍一頓。 「現在怎麼辦?」,我說。 「我不知道,還是往另一邊跑?」 「可是他騎車比較快,應該會追上來。」,這種詭異情境我竟然還可以分析對策。 「不然東西拿好,他上來就踹倒他的車。」 「好吧。」 十分鐘後,男子朝廣場另一頭騎去,而且騎的挺遠。我們見機不可失,馬上閃人。當晚找了個明亮的人行道露宿,是開發用地所以沒有車流,可因為蚊子與街燈,睡得挺不安穩,半夜醒來數次。 至於那異常的紅衣男子,L幫他取了「社會的不定時炸彈」這外號,但我覺得太長,不如叫他「人間炸彈」。這稱號聽起來挺霸氣的,實際上是個莫名奇妙的傢伙。

牡丹亭

圖片
區間車沿東部幹線往宜蘭走,中途停靠一個群山包圍的聚落,這個渺無人煙的小站便是牡丹。 車站沒有售票亭,列車長下車巡了一回後繼續上路。月台呈半月型,軌道因應曲度設計成外高內低,如此一來,列車才能順利通過。 走出牡丹車站便是叉路,左右都通往牡丹溪。民房牆壁漆成綠色,陽台邊的九重葛艷麗盛開,叢叢紫紅從翠綠色裡跳出來,是房舍主人的品味。 沿道路左側走,過了石橋後雨開始下,出門時沒帶傘,只好閃進小巷躲雨。房子都有屋簷,我們在簷下查行程,身旁的紗門突然打開,仔細一看,是位老婆婆。 「你們從哪裡來?」 「台北。」 「怎麼全身濕,有帶雨傘嗎?」 「上午出門時還有太陽,便沒將傘放進背包。」 被這午後雷雨澆個滿頭,我們自覺狼狽,不好意思進屋打擾。向她詢問貂山古道,她說登山口離村莊遠,走路約一小時。我倒覺得不錯,反正來此的目的是恣意漫遊,是否走入古道我並不在意。 十分鐘後雨勢漸小,我們準備離開。老婆婆借我們一把傘,說回程再還,我們連番道謝後繼續行程。 離開社區後雨便停了,我們沿牡丹溪走,繞過小橋流水人家,路的盡頭是牡丹國小。小學面積不大,操場與遊樂器材混在一起,兩個籃球場。圍牆旁有一叉路接102縣道往瑞芳、金瓜石,往右則往貂山古道。 取右行,道路漸窄,路樹綠意盎然,轉眼又是溪流,潺潺水聲不絕。五十分鐘的距離,穿越圍籬、農舍、牽牛花,在路旁發現涼亭,喜出望外。 此亭蓋在牡丹溪邊,就叫它牡丹亭吧,旁邊有一公廁與親水平台。下至溪床,水清澈如斯,溪底滿是馬口、溪哥、石濱,貼著石縫覓食。 有戶人家在亭下烤肉,香氣撲鼻,我們雖然飢餓,總不好過去討東西吃。十分鐘後,柏油路已到盡頭,前方是碎石路,也是貂山古道入口。 我們走到這已覺疲累,就此折返。雖然沒幹什麼正事,但如蘇軾所言:「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爾!」。半日牡丹樂遊,我的心境又開闊了一些。